三啼百科 > 百科 > 读十三经顺序,读十三经方法

读十三经顺序,读十三经方法

导读儒家十三经的正确阅读顺序优质回答《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今天三啼百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读十三经方法,以下关于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儒家十三经的正确阅读顺序

儒家十三经的正确阅读顺序

优质回答《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儒家十三经形成过程为: 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榖梁》为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儒家十三经的地位: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佛教十三经先后顺序

优质回答佛教十三经,承载着佛陀的智慧与佛教文化的精髓,其顺序如下:首先,是《长阿含经》,作为最古老的佛教经典,它揭示了佛陀的生平和基础佛法。其次,是《中阿含经》,详尽阐述禅宗和修行方式,对佛教哲学有着深远影响。《增一阿含经》则以全面内容探讨禅宗和道德教导,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士夫所行经》强调佛法实践,指导修行者遵循教义。《法华经》探讨法身和圣法,提供禅修方法和缘起解读。

接下来的《华严经》以其广泛内容,影响着佛教修行者。《楞严经》深入讲解观想和禅修,阐明缘起。《法句经》深受喜爱,富含佛陀智慧和禅修技巧。《心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则关注禅修和空性理解。《维摩诘经》深入探讨禅修本质与内心真理,而《妙法莲华经》强调佛法无边和慈悲实践。

最后,《法华一乘教义经》作为新经典,探讨了佛教教义的差异,为理解佛教提供了新视角。这些十三经,犹如一座佛教智慧的宝库,引导着信众在修行之路上不断深入。

十三经是什么

优质回答十三经的观念滥觞于南宋(1127-1279)中后期,发轫于明(1368-1644)初,成熟于武宗正德(1505-1521)、世宗嘉靖(1522-1567)中。万历十二年,神宗皇帝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并命京师国子监校勘印行;十三部典籍同时被朝廷尊奉为经,十三经的概念及地位得以完全确立。

3 十三经简介

3.1 周易

3.2 尚书

3.3 诗经

3.4 周礼

3.5 仪礼

3.6 礼记

3.7 左传

3.8 公羊传

3.9 谷梁传

3.10 孝经

3.11 论语

3.12 尔雅

3.13 孟子

十三经简介[编辑]

周易

《周易》也称《易》、《易经》,本是古代占卜之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文叙述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传》为解释卦名、卦义、卦辞、爻辞的七种十篇,称为“十翼”、“《易传》”、“《易大传》”。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出现当在西周以前的远古年代,有学者认为《经》的编订在商末周初,《传》作于春秋战国,非一人一时之作。[4]古人认为经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历代圣人编定而成。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

《尚书》古时称《书》,是记言记事的简册泛称,主要记载帝王言论及活动。到孔子时代,《书》大约只残存百余篇,诸子百家多有引用,孔子作了整理。秦朝时民间所藏的《书》基本上被焚毁,国家所藏的《书》也毁于战火。汉文帝时,秦朝博士伏生讲授保存下来的28篇《尚书》,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尚书》。《尚书》的称谓中“尚”便指“上古”,记载上起尧舜,下至东周,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

汉武帝末年。鲁恭王拆除孔子的旧宅,从墙壁夹层中得到用秦代以前的大篆(籀文)写成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除与《今文尚书》相同的28篇外,多出16篇,共45篇。西晋后,《尚书》全部散佚。东晋时梅赜献《孔传古文尚书》,包括与《今文尚书》相同的28篇(但析为33篇)和另外25篇,遂流传至今。现认为《孔传古文尚书》是伪书。[5]

诗经

《诗经》在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春秋中期前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史记》认为是由孔子所编定。但学者认为是由鲁国乐官所编。[6]《诗》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此书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时有鲁、齐、韩三家言《诗》,后来又有毛《诗》。只有《毛诗》流传至今。

周礼

《周礼》古名《周官》,记述了一套完整的古代官制。先秦典籍中无有征引《周官》,汉初,河间献王收于民间,为古文经。王莽时经刘歆整理改名《周礼》,始立博士。由于此背景,《周礼》的作者以及成书年代自古就颇多争议。刘歆为代表的古文学派认为它是周公所作,记述周朝的官制;而何休等今文学家则指其为后世托伪之作。如今多数学者认同其成书年代可能在战国时期,但融合了上古的资料以及作者的理念设想。《周礼》官制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冬官亡佚,以《考工记》补),所述政体制度宏大而缜密,多含儒家、法家、阴阳五行的思想印记,对后世的中国乃至海外(如日本)的政治实践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仪礼

《仪礼》原称为《礼》,在汉代也称作《士礼》,对应于《礼记》而言,《仪礼》又可以称为《礼经》,《礼记》是它的传。到晋代才称为《仪礼》。其17篇为各种礼仪的记录,而未谈各种礼仪的意义。《史记》、《汉书》和《礼记》均称其出于孔子[7]。唐朝时,《仪礼》在五经中的地位被较为通畅易读,流传较广的《礼记》取代。今本《仪礼》17篇的顺序是郑玄采用刘向《别录》中的次序。

礼记

《礼记》亦称《小戴礼记》,共49篇,是先秦到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最初为西汉的戴圣所纂,但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8]戴圣本是今文《仪礼》博士,《仪礼》仅17篇,所记大多为士礼,故汉朝的儒家学者杂采当时能见到的各种文献以为己用。其内容较为驳杂,大致有记述礼节、记述政令、解释《仪礼》、记孔子言论、记述孔门及时人事、礼节考证、通论礼意或学术、记述制度、记述掌故、杂记等十种。[9]东汉时郑玄为之作注,其文字较为通畅易读,流传较广。唐朝时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之一。

左传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共三十五卷,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10],现在一般认为该书非一人一时之作,自左丘明始,成书应于战国中期[11]。全书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总计254年,记录了当时各诸候国的历史。全书约18万字,是十三经中字数最多者。《左传》作为《春秋经》的补充,侧重于对史实的叙述,行文生动流畅,是先秦文学、史学的杰出作品。

公羊传

《公羊传》为《春秋经》之传,相传是公羊高受之于子夏,在春秋三传里立学最早,为今文学。同《左传》不同的是,《公羊传》疏于叙事,而是以问答的形式阐发春秋义理。作为《春秋》的齐学,公羊学侧重春秋经义的政教含义,通过历代大儒如胡母生、董仲舒、何休等人的阐释发挥,逐渐发展成包括大一统、尊王攘夷、三科九旨等义例的天人政治显学,为汉朝儒术治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后因谶纬灾异之学大兴,广受批判,于东汉之后衰落。

谷梁传

是一部对《春秋》的注解,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春秋时鲁国人谷梁赤(具体名字说法不一),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

孝经

《孝经》共十八章,约一千八百多字,是十三经中字数最少的。

论语

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尔雅

中国最早的词典

孟子

南宋朱熹将《孟子》与中庸、大学及论语合称四书。是最晚加入十三经者,原本《孟子》是子部书。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三啼百科关于读十三经方法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anguotiyu.com/baike/174974.html

作者: 三啼百科

三啼百科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生活百科网站大全,主要为您提供数码、汽车、财经、美食、财经、科技、健康、教育、创业、电商、影视、百科等资讯信息,在这里可以找到您所需的答案,解决您所困惑的问题。
太田痣胎记手术去除过程
盐酸左氧氟沙星功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